贵阳医学院学报杂志
中国优秀期刊遴选数据库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(CJFD)
主管/主办:贵阳医学院/贵阳医学院
国内刊号:CN:52-5012/R
国际刊号:ISSN:1000-2707
期刊信息

中文名称:贵阳医学院学报杂志

刊物语言:中文

刊物规格:A4

主管单位:贵阳医学院

主办单位:贵阳医学院

创刊时间:1958

出版周期:月刊

国内刊号:52-5012/R

国际刊号:1000-2707

邮发代号:66-48

刊物定价:408.00元/年

出版地:贵州

首页>查看文章

破解 “教 — 学 — 评” 一体化难题:巧用细化、转化、可视化

时间:2025-04-03 13:21:08


在教育改革不断深入的当下,“教 — 学 — 评” 一体化理念愈发凸显其重要性。它打破了传统教学中教学、学习、评价相互割裂的局面,强调三者相辅相成、协同共进,致力于构建高效、优质的教育生态,全方位提升学生学习效果与综合素养。而要将这一先进理念切实落地,细化、转化、可视化堪称三大关键要点。

一、细化:拆解目标,精准导航

(一)教学目标细化

教学目标宛如教学旅程的 “灯塔”,指引着师生前行方向。传统教学目标常流于宽泛、模糊,诸如 “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”“提升学生文学鉴赏水平” 等表述,缺乏明确可操作性与衡量标准。落实 “教 — 学 — 评” 一体化,需对教学目标深度细化。以初中数学 “勾股定理” 教学为例,不能仅停留在让学生 “理解勾股定理” 这一笼统目标。可细化为:学生能准确阐述勾股定理内容,明晰直角三角形三边平方关系;能依据给定直角三角形边长,熟练运用勾股定理计算未知边长度,准确率达 85% 以上;能在实际生活情境问题(如测量楼高、河宽)中,识别直角三角形模型,正确运用勾股定理求解,成功解决至少 3 个不同类型实际问题。如此细化,将抽象目标拆解为具体、可观测、可达成的小目标,为教学活动开展与教学效果评估提供清晰参照。

0990.jpg_wh860a.jpg

(二)评价指标细化

评价是检验教学成效的 “试金石”,细化评价指标是实现精准评价的基石。以往评价多以考试成绩论英雄,指标单一且片面。在 “教 — 学 — 评” 一体化框架下,需构建多元、细化评价指标体系。仍以 “勾股定理” 教学评价为例,除了考查学生对定理运用的书面测试成绩外,课堂表现也是重要评价维度,涵盖学生参与小组讨论活跃度、提出问题与解答问题的质量;作业完成情况同样关键,包括作业完成的准确性、书写规范性、是否有创新性解题思路;还有实践操作能力评价,如让学生利用勾股定理测量校园内物体长度,观察其测量方法科学性、数据记录完整性、结果准确性等。通过细化评价指标,全面、立体地反映学生学习过程与成果,为教学改进提供详实依据。

二、转化:知识搭桥,促进理解

知识转化旨在帮助学生跨越从知识输入到知识内化运用的 “鸿沟”。教师要充当知识转化的 “桥梁搭建者”,将教材中抽象、晦涩知识转化为学生易于理解、接纳的形式。在高中物理 “电场强度” 概念教学中,电场强度较为抽象,学生理解困难。教师可借助类比转化方法,将电场强度类比为生活中常见的 “风力强度”。风虽无形,但通过观察树枝摇晃程度、旗帜飘动状态可感知风力强度;同理,电场虽看不见摸不着,但可通过检验电荷在电场中受力情况来感知电场强度大小。这种形象类比,将抽象物理概念转化为学生熟悉生活场景,降低理解难度,助力学生高效吸收知识。学习最终目标是实现知识向能力迁移转化,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。在语文写作教学中,教师不能仅教授写作技巧知识,更要推动学生将知识转化为写作能力。例如,在讲解议论文 “论证方法” 知识后,组织学生围绕社会热点话题 “人工智能对生活的影响” 进行写作训练。学生运用所学举例论证、对比论证、道理论证等方法,阐述自己观点,完成从知识学习到能力运用的转化。教师在此过程中,针对学生写作中出现的问题及时指导,如论证逻辑不清晰、论据不充分等,助力学生不断提升写作能力,实现知识到能力的顺畅转化。

三、可视化:直观呈现,增强反馈

(一)教学过程可视化

教学过程可视化让教学 “有迹可循”,有助于教师把控教学节奏,学生明晰学习进程。借助信息技术手段,教师可实现教学过程可视化。在小学科学实验课 “声音的传播” 教学中,教师利用录播设备记录实验操作全过程,包括将闹钟置于不同介质(空气、水、固体)中,学生如何通过观察闹钟声音变化来探究声音传播规律。课后,学生可回看视频,复盘实验步骤,加深对知识理解。教师也可通过视频分析学生在实验操作中存在问题,如操作不规范、观察不细致等,以便后续教学针对性改进。此外,利用思维导图软件,将教学内容逻辑结构可视化呈现,帮助学生梳理知识脉络,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。

(二)学习成果可视化

学习成果可视化能让学生直观看到自己学习收获,增强学习成就感,也便于教师精准评价。教师可通过多种方式实现学习成果可视化。如在英语教学中,组织学生制作英语手抄报,主题围绕 “我的假期生活”。学生在手抄报中运用所学英语词汇、语法,配上精美插图,展示自己假期经历与感受。这份手抄报便是学生英语学习成果的直观呈现,教师可从语言运用准确性、内容丰富度、创意设计等方面评价打分,学生也能通过对比他人作品,发现自身优势与不足。又如在项目式学习结束后,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制作项目成果展示 PPT,汇报项目研究过程、成果与反思,将学习成果全方位、可视化呈现,促进师生、生生间交流反馈。细化、转化、可视化在落实 “教 — 学 — 评” 一体化进程中各司其职又协同配合。细化为教学与评价提供精准坐标,转化助力知识与能力衔接,可视化让教学与学习全程清晰可见、可评可测。教育工作者需深刻领悟三者内涵,灵活运用于教学实践,推动 “教 — 学 — 评” 一体化从理念蓝图转化为教学现实,为学生成长成才。